1961年9月份,彭德怀给毛主席递了封申请信,说想回湖南老家待上三个月,想让毛主席点头答应。
不久之后,中央办公厅的头儿杨尚坤传来了毛主席的话,“彭德怀想去哪儿都行,哪怕是半年时间,也没问题。”
11月中旬那会儿,华国锋跟彭德怀聊天时,感慨地说:“您以前那眼光,真是太毒辣了。”
彭大将军,以前可是带领千军万马的英雄人物,咋就突然想回自个儿老家了呢?还有啊,华国锋为啥会说他有“远见卓识”呢?
【“回家乡看一看”】
1958年,八大二次会议那会儿,大家喊出了“拼三年,让面貌大变样”的口号。一时间,全国上下都动了起来,到处都在热火朝天地猛干,成绩也都报得高高的。
那个12月,彭德怀副总理,同时还是国防部部长,打算亲自去农村基层走一趟,实地瞧瞧那边的生产情况到底是怎么样的。
回到离开三十多年的老家,彭德怀心里五味杂陈。他惊讶于家乡面貌的大变样,更高兴的是看到大家精神头儿都不一样了。
彭德怀在湖南的头儿周小舟带领下,先到韶山那些地方看了看情况,接着就回了他的老家湘潭乌石寨。
彭德怀他们下了车,迈开步子就往公社方向走。一路上,彭德怀不停地打听家里那边的情况,一会儿问乡亲们吃得咋样、住得好不好,一会儿又关心起孩子们上学的事儿。他对家乡的关心,那可是明摆着的事儿。
那天晚上,彭德怀在周小舟的陪伴下,去参加了公社大队领导和社员代表组织的一个聊天会。会上,彭德怀很关心地问了问公社今年粮食收成咋样。
公社头儿率先开了腔,“今年咱们公社,多亏了大家的卖力干,收成可真好。咱们公社那两万多亩地,产量噌噌往上涨,估摸着多了好几十万斤粮食。确切的数字还在统计,不过能肯定的是,亩产超过900斤的生产队,有好几个呢。”
彭德怀听完没吭声,接着又问了几个人。很显然,他对书记那模棱两可的回答不太买账。
不过,其他干部的回答却让彭德怀大跌眼镜,有的人说亩产量能达到1000斤,更有甚者,声称亩产量已经超过了3000斤。
彭德怀终于咧开嘴笑了,他拿起水杯喝了一口。“田地产谷的情况,我心里还是有数的。我琢磨着,你们可能是搞错了,咱们还是赶紧回去查查仓库吧。”
“再盘一盘仓库”,就是说让他们再回去好好核查一遍,数一数准确数量。说白了,彭德怀对他们上报的那个数字压根儿就不买账。“咱们这儿,有没有哪个生产队能亩产达到900斤的?”
“对,吴公塘就在附近。”公社书记连忙回应道。
“别小瞧我,我也会种地呢,”彭德怀边说边套上外套,“来,咱们去吴公塘瞅瞅。”大晚上的,深冬寒风凛冽,大家打着手电筒,跟着公社书记,一路走到了吴公塘。
彭德怀走到稻田旁,弯下腰,亲手揪起一株稻子的根,借着手电筒的光亮,他认认真真地瞧了个遍,心里头不停地盘算着。
这稻子种得又浅,苗又小,真能长成像你们说的那样好?能收900斤?彭德怀边说边把手里的稻杆一丢,站了起来。“我琢磨着,能有个500斤收成,那就算很不错了。”
公社的领导们你看看我,我看看你,谁都答不上来。
第二天,彭德怀先去了学校和养老院看了看,随后就来到了炼铁的地方。
今年咱们已经搞出了640多吨铁,明年咱们还得加把劲儿,目标直指1000吨以上!公社的头儿满脸笑容地跟彭德怀说着。
这么多啊,挺能干嘛!那一吨铁炼出来,得花多少钱呢?
我们不管花多少钱,都没仔细去算成本。只要能多炼些铁,多大的花费我们都愿意承担。
彭德怀听完,眉头不自觉地就拧成了一团。
彭德怀在乌石寨匆匆待了不到三天,有周小舟陪着,然后就赶往其他地方做调查去了。
到了平江那边,彭德怀察觉公布的粮食数据不对劲。他一问,才明白过来,原来是县里头的工作人员,故意把1987年那丰收年的数据和1958年歉收年的数据给调了个个儿。
确实是写错了,还是故意写反的,彭德怀并没有深究,因为他心里明白,这两个数字的问题只是整个情况中的一小部分。
回到北京,彭德怀就开始动手整理这次调研的收获,把公社干的好事儿和他发现的问题都列了个清单,然后写成报告,直接跟毛主席说了说调研的情况。
【“搞一个实事求是年”】
1961年1月份,在中共第八届九中全会上,毛主席讲了新方针,就是“得调整、稳住、加东西、再提升”。他还号召大家“得多做调查研究”,让领导们干活有劲头的同时,也得根据实际来办事,不能瞎干。
会议上,毛主席专心听了来自不同地方的报告,认真思考接下来要怎么发展,朝哪个方向前进。
毛主席强调,“不了解情况就别乱发言”,“得从真实状况着手”,他紧接着就安排调查小组奔赴浙江、湖南、广东这些地方,亲自去摸底,收集最直接的、真实的信息。
彭德怀心里头跟毛主席想到一块去了,因此在9月份,他又给毛主席写了封信,希望能得到批准,让他再次下基层去调研。
11月份,彭德怀又一次踏上了回湖南的路。这回,他专门从中央那儿“请”了个临时助手,主要是协助他整理和调查那些数据和资料。
在湘潭,地委书记华国锋热情迎接了彭德怀和湖南省委书记胡继宗的到来。他们进行了深入的交流,华国锋详细了解了当地的工作情况,并与彭德怀和胡继宗共同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规划。整个接待过程气氛融洽,三方都表达了对湘潭发展的期待和信心。
到了湘潭快中午了,所以华国锋就安排我们跟地委的干部们一起吃午饭。
那时候,欢迎宴会上大家眼光都聚焦在桌子中央的冷盘。那是一个用各色咸鸭蛋摆成的“太极”形状,边上还加了些蔬菜装饰,看起来特别养眼。
彭德怀瞅见那“太极图”后,二话不说,筷子一挥就给搅和乱了。大伙儿看得一愣一愣的,他自个儿却不管不顾,夹起个鸭蛋就咬了一口。“咱别整这些虚头巴脑的,好吃才是硬道理。搞那些形式主义的花架子,没用,还白折腾老百姓。”
华国锋最先从惊讶中回过神来,连忙应道:“嗯,我们以后会留心的。”接着,胡继宗他们几个哈哈一笑,就把这事儿给带过了。到了下午,华国锋给彭德怀大概讲了讲这儿的各种状况。
瞧瞧这几年的经济和其他各方面的实际情况,说真的,当年还是您有远见啊。华国锋忽然对彭德怀感慨道。
彭德怀瞅了瞅华国锋,啥也没说,直接端起水杯咕嘟喝了一口,接着就聊起别的事儿来了。
那天晚上回到住宿的地方,彭德怀跟同行的陈明玉聊了起来,他问:“华国锋这个人,你熟不熟悉?”
陈明玉是彭德怀侄女的丈夫,在警察局上班。不过他对华国锋并不太熟悉,于是他便摆了摆手表示不知道。
彭德怀接着讲道:“我跟他不咋熟,那会儿也就没搭腔。但要是他讲的都是心里话,那就意味着农村那边的真实状况确实挺让人担忧的。”
彭德怀前往湘潭县响塘区的陈蒲大队做调研。到了该吃午饭的点,他瞅准随行人员不注意的时机,悄悄从大伙吃饭的地方溜了出来,一个人沿着小路,走到了离那儿不远的一户村民家中。
贺老伯这个老乡特别热心,他二话不说就把那位说着湖南方言的陌生人迎进了家门。
“您独自一人在家呢?”彭德怀边跟贺老伯问好,边瞅见那口锅正冒着丝丝热气。
“我可以瞅瞅里头不?”
“可以吃,放心吃吧。”贺老伯边说边给彭德怀拿凳子。
彭德怀掀开锅盖,里头是拿米糠做的,黑不溜秋的糠饼子。他伸手抓了一个,往嘴里一塞,眼眶子立马就湿了。
那天晚上,在社员们的集会上,彭德怀跟大家伙儿讲道:
今天我再次尝到了糠做的饼。这玩意儿以前我讨饭时经常吃,那时候真是饿急了,啥都往嘴里塞,但那都是老黄历了。如今国家都解放这么久了,咱们也翻身做了主人,咋可能还会吃这种玩意儿呢?
彭德怀瞅着底下静悄悄的人群,接着讲道:“咱公社到底是干啥的?不就是为了让大伙儿都过上好日子,吃得饱饱的,穿得暖暖的嘛!得开荒啊!得种粮食啊!赶紧自救起来!这才是咱们眼下的头等大事!”
在我们村的乌石大队,彭德怀大将军到地里头看了看黄泥大坪被开垦的情况。他瞅着当地的干部们,直接说道:“你们看,这地两边都垦了田,偏偏中间那块最肥的地还没动,这不是浪费嘛!”
第二天清晨,彭德怀一早就溜达到了旁边的水库,瞧瞧灌溉工作进行得咋样。没等其他领导介绍开地打算,他自己跑到生产队,随手拉了几位社员,抄起家伙就往田里奔,抡锄头就干起了开垦的活儿。
几个路过的老人家瞧见了这场景,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,看了好一阵子。其中一位年纪稍大一些的大爷鼓起勇气问道:“瞧这身手,以前肯定是干过农活的,现在再做这些,还顺手不?”
“没错!”彭德怀抹了抹额头的汗珠,“我以前是拿过枪的,但我也是从锄头把上摸爬滚打过来的。打小就跟土地亲近,不过现在岁数大了,确实有些吃力了。”
没过多久,大伙儿都传开了,说彭德怀大将军亲自下田开垦荒地。这事儿一传十,十传百,不论是领导还是上了年纪的老人,都一股脑儿地跑到那片荒地,动手干起了农活。
在湘潭那会儿,彭德怀见了好几千来自各行各业的人。对于大家提出的那些问题和改进建议,他都耐心地听着,并且一一给出回应。
这次调研持续了五十多天,彭德怀白天跑到村里,挨家挨户地聊,晚上就忙着整理收集到的信息。他靠实实在在的第一手数据说话,还亲自用脚去丈量,用手去实践,真正做到了脚踏实地,办实事。
看完彭德怀递上的调查报告,毛主席立马动手改了“供给制”那些规矩,还根据眼下的情况,对咱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商业制度做了些调整。
彭德怀一生秉持求真务实,实实在在干事情,他勇于带头行动、直面问题,能够和老百姓一起过日子、不忘共产党人的初心,这种精神到现在都让人敬仰,值得我们学习。
老一辈的人们一直咬牙坚持,才有了我们现在国家这么强大,日子这么富足。
《铁骨柔情彭德怀:历史不灭的印记》彭德怀,这位传奇将领,他的故事在人们心中永不褪色。都说岁月如梭,青史易逝,但彭德怀的硬汉形象和温柔内心,却如同烙印一般,深深刻在了历史的长河里。他,是战场上的猛狮,铁骨铮铮,不畏强敌。每一次冲锋,都彰显着他坚定的信念和无畏的勇气。敌人面前,他从不退缩,那份刚强,让人敬佩不已。然而,在这铁骨之下,却藏着一颗柔情似水的心。对待战友,他如兄长般关怀备至;对待百姓,他更是亲如一家。他的温柔,不是软弱,而是一种深沉的责任感和博大的胸怀。彭德怀的一生,就是铁骨与柔肠的完美结合。他的事迹,被人们传颂着,激励着后人不断前行。在历史的长河中,他的名字,永远闪耀着不灭的光芒。
《彭德怀回家乡探实情展气魄》刘颖彭德怀大将军回到了久违的家乡,他不是来享清福的,而是想实实在在了解乡亲们的生活状况。他换上便装,走街串巷,跟乡亲们拉家常,问冷暖。每到一处,彭德怀都仔细倾听大家的心里话,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。看到乡亲们日子过得紧巴,他心里很不是滋味。他鼓励大家要有信心,一起努力把日子过好。有些干部想摆排场、讲面子,彭德怀可不买账。他直言不讳地说,咱们是来干实事的,不是来作秀的。那些花里胡哨的东西,统统给我去掉!在调查过程中,彭德怀发现了一些实际问题,他立即着手解决,绝不含糊。他深知,只有真正为乡亲们着想,才能得到大家的拥护和支持。彭德怀这次回乡,不仅了解了真实情况,更展现了他那朴实无华、心系百姓的高尚气魄。乡亲们都说,这样的好领导,真是咱们的福气!
十大配资平台app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